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三农”、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和城镇居民家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低成本金融服务,按照发起行青州农商行的工作部署,周村青隆村镇银行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并向社会郑重承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具体工作要求,聚焦“八大发展战略”“九大改革攻坚”重大战略部署,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牢牢把握“面向‘三农’、面向小微企业、面向社区家庭”的市场定位,加大实体贷款投放力度,专注服务本地。
一、高质量推进“3个100”工程
力争打造100个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授信率、签约率、用信率分别达到100%、80%、30%;支持1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发展、培植100家涉农中小企业获得基础信贷服务,实现预授信率100%,签约率50%。主动对接乡镇政府、经济强村、小微企业,根据其工作规划、产业布局、经营方略,前置性、针对性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形成党建搭台、业务唱戏、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持续落实“党建+网格”工作要求,拓宽共建对象范围,结合“双报到”,年内各党支部至少与2家单位、村或社区党组织开展共建,高质量推进“3个100"工程。
二、以“无感授信”为手段,实现普惠金融全覆盖
根据发起行的重点工作要求,积极搜集辖内的社保、医保等数据,打造农户、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四张清单”,全面推广“无感授信”模式,按照“政银联动、无感授信”的工作体系和“信息采集、数据整理、线下评议、有感反馈、贷前签约、按需用款”的工作流程,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三、丰富普惠金融服务和产品供给
通过明显改善对小微企业、“三农”、贫困人口、特殊人群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捷度。注重营销“长尾客户”,持续加大对“三农”领域资金、产品、项目等金融要素投入,创新面向涉农规模经营主体、农户和返乡创业群体的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合理延长贷款期限,加速农村生产资料更新换代,助力农业提档升级。
四、启动“数字转型”工程,进一步整合数据资源
通过理顺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应用流程,实现价值最大化。深化与税务、工商、法院、民政、人民银行等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战略合作,尽最大努力打通数据平台壁垒,拓宽数据收集渠道,结合数据交叉验证、实地走访对接、开展贷后检查等方式,及时更新客户信息,让数据“永不过时”。
五、紧盯小微企业,深入开展“首贷培植”
持续推进银税互动,将2020年度纳税20万元以上的小微企业纳入培植“白名单”,组织全行信贷人员进行拓展维护,大力推广“税融贷”,同时首选新生代企业家商会进行营销,用活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公私联动。
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一是精简公司信贷业务资料,控制客户资料提供件数,提高电子资料占比,原则上贷前调查所需资料采集由营销调查人员在实地调查过程中一次完成,不得要求客户专门报送。二是通过与不动产登记中心合作,在全行信贷网点接入不动产登记系统,建立不动产登记用户,实现抵押贷款的登记、注销、查询全流程办理,减少客户的办贷时间,提高办货效率。三是加大小微企业续贷投放力度,建立无还本续贷名单,并动态调整,按照能续则续的原则,确保2021年续贷发放金额、续贷占比较2020年明显提升。
百年风华耀初心,砥砺奋进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周村青隆村镇银行将继续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不负百年荣光,以战斗的姿态,实干的作风践行“大挎包精神”,履行“植根当地,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废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续写百年华章!
淄博市银行业协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