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预示经济增长趋平稳 产能过剩风险仍需警惕 |
日期:[2013年04月02日] 版次:[09] 稿源:[ 财经新报 ] 作者:[ ] |
|
经济增长趋向平稳 从今年前三个月PMI走势来看,前两个月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主要指数有所回落,但3月份回升显示一季度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3月一改1-2月份持续小幅回落的态势,预示未来经济总体走稳。 总的来看,当前市场交易开始启动,企业订单增加,企业经营形势趋好,经济运行呈现稳中趋升走势。 其中,大企业PMI指数连续7个月保持在50%以上,最近5个月在51%以上保持稳定;中型企业显露起色,PMI指数回升到50.3%,8个月以来首次回升到50%以上;小企业也出现好转迹象,PMI指数回升明显,虽未回升至50%以上,但创下最近一年的高点。 不过,针对3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回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介绍说,更多是春节后常规性回升,是近几年的普遍现象。 统计显示,往年3月PMI较2月均出现大幅跳升,有历史数据以来无一例外,最小跳升幅度为1.2个百分点,平均跳升3.1个百分点。而此次仅回升0.8个百分点,显然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在蔡进看来,一季度PMI平均值为50.5%,说明经济增速稳中回升,整体进入平稳区间。“但不能因3月份的回升判断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增长阶段。” 需求企稳 通胀缓解 从3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PMI数据来看,除个别指数外,主要分项指数均现回升。 其中,3月新订单指数上升2.2个百分点达到52.3%,为最近一年来较为明显的一次回升,是拉动PMI回升的主要力量。 不仅如此,反映制造业外贸情况的新出口订单指数达到50.9%,比上月上升3.6个百分点,重返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产品出口量由降转升。 “从市场需求方面看,投资与出口增速有所加快,与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提高相吻合。”张立群判断,受订单支持,企业开工率将有所提高。 与此同时,购进价格指数下降4.9个百分点至50.6%,预示着通胀压力有所减缓。 “这一数据的下降预示着全年CPI控制在3.5%之内没有问题。”蔡进强调,目前的经济增长水平基本合适,否则过快的增长将带来较高的通胀压力。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认为,中国经济复苏的持续主要得益于国内需求状况的逐步改善。而投入价格的小幅回落表明当前需求复苏仍然十分温和,且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警惕产能 过剩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制造业产成品库存指数再度回升,反映出当前供需虽然均现回升迹象,但产能过剩依然明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产成品库存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3.6个百分点,改变了持续8个月50%以下低位运行局面。汇丰银行公布的数据亦显示,产成品库存在6个月以来首次上升。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有四个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各项生产经营成本急剧上升与创新能力不足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增长受资源与环境的约束日益加剧。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也表示:“目前最令人担心是生产制造业投资较慢的问题,预计把现在过剩的产能吸收掉,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当前企业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成本上涨等经营质量与效益方面,生产方式与经营模式的创新升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姚景源认为,今年年中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仍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仅如此,还要在扩大消费上下工夫,以涉及全局性的建设投资项目来稳定经济增长,同时使产能过剩有所缓解。 据新华社 |
淄博市银行业协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