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支农忙。今年的春耕生产到来之际,淄博市农村信用社立足实际,及早行动、广筹资金,深入田间农户,扎实开展春耕备耕各项支农工作,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增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截至1月末,全市累计发放春耕农贷1.3万笔,金额1.61亿元,支持农民耕种土地面积38万亩,购买种子900吨,化肥8000吨,农膜170吨,农药180吨,购买农机具2376件(台),修建农田基建设施14处,较好地满足了农户春耕备耕生产的资金需要。
精心准备,立足一个“早”字。2012年伊始,淄博办事处就把做好春耕农业生产的金融服务作为全年信贷支农的首要工作来抓,切实做到“三早”、“三到位”,即:支持春耕农业生产做到早安排、早调查、早发放;确保人员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一是早安排。办事处召开动员会,提前安排部署春耕备耕的各项工作,并指导辖内各联社(农商行)支持春耕生产服务工作的开展。桓台联社专门成立支农服务工作小组,指导和协助基层信用社开展支农信贷服务工作;高青联社在全县9个乡镇内设立客户联系员,抽调素质较高、业务过硬的客户经理50余人成立流动服务小分队,进村入户,送贷上门,真正把支农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二是早调查。利用节前集中宣传、送福下乡、走访种植户和节日期间走亲访友等时机,组织客户经理深入全市各个村组,到田间、进农户,详细调查了解春耕生产所需资金和农用物资需求状况,及早掌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和动态,并逐户建立农户信息资料,有针对性地制订工作计划,千方百计增加对春耕备耕的信贷投入。三是早发放。办事处对各单位春耕备耕资金的发放特别强调“早”,要求发放资金要“动作及时、手续简便、额度放宽、利率优惠”。及时帮助农民购买各种生产物资,确保了春耕备耕工作的顺利开展。
强化措施,突出一个“实”字。一是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春耕生产资金需要。牢牢把握春节现金大量回笼时机,深入开展“首季业务开门红”竞赛活动,通过完善考核机制、开展优质文明服务、加大春节期间宣传力度、形成资金组织的内外合力,促进了存款的稳步增长,截至1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509亿元,有效地满足了春耕农贷资金的需要。二是与文明信用工程创建相结合,与市文明办联合开展文明信用工程集中创建活动,及时为农民春耕备耕提供资金支持。在创建活动中,凡是被评为信用户的农民,一律核发贷款证,建立文明信用农户经济档案,一户一档,信用农户只要凭本人身份证、贷款证和个人印章,可随时到信贷专柜办理贷款,使农民工办理贷款就像支取存款一样方便。在全市农信社启动由核心系统发起贷款证授权功能,客户持贷款证直接到柜台办理贷款,不需要再通过客户经理进行贷款证授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贷款上柜台”,大大提高了办贷效率。根据全市农村经济资金需求状况,及时调整农户信用等级和贷款授信额度,并根据农作物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农户,贷款利率实行下调,给予农民实实在在的优惠。三是实行分片包村制,安排专人负责,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春耕备耕计划,为农户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农具等“出主意、想办法”,还为农户联系相关技术人员,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提升服务,注重一个“优”字。一是在各个信用社的营业大厅设立“专项窗口”,对于前来办理春耕备耕贷款的顾客,简化手续、特事特办、优先满足春耕备耕资金需求。二是提高服务效率。对农业生产资金贷款实行上专柜办理,减少贷款审批的中间环节,提高办贷效率。在发放贷款过程中,坚持贷前、贷中、贷后全程服务模式,对农民所需求的种子、农药、化肥等春耕备耕农业贷款,随申请、随办理、随发放。并实行贷款限时办结制度,确保了农业生产资金不误农时,及时足额到位。三是创新担保方式。针对农户抵押担保难的情况,积极推广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积极探索“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农户”新型担保方式,方便了农户贷款需要。四是充分发扬“背包下乡,走村串户”的优良传统,以优质的服务把农户急需的资金送到村村户户、田间地头。并采取延长营业时间,节假日不休息等便民服务措施,让农户及时拿到春耕备耕所需资金。
力求实效,定位一个“农”字。一是优化农业贷款投向。在确保春耕备耕生产资金需求的基础上,该社把有限资金向种养殖、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倾斜。二是在贷款投向上实行“四个优先”,即对春耕所需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资金优先供应,对农田基本建设资金优先安排,对科技兴农项目资金优先满足,对农业产业化资金优先发放。三是推行阳光信贷工程。实行贷款“五公开”,将贷款条件、贷款程序等信贷政策在所辖各村一律上墙公布,增加农户贷款发放的透明度,设立客户举报电话和投诉信箱,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集中资金支持“三农”。
淄博市银行业协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