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乡村振兴
农发行淄博市分行聚焦乡村振兴开新局
作者:    来源:    点击:     时间:2021-08-2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助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职责与使命。淄博农发行主动发挥政策优势、积极用好信贷产品,立足地方实际,为全市乡村振兴领域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持续提供政策性资金,充分发挥“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作用,开创政策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新格局。

一、高质量开局谋划新篇章

农发行以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银行”为工作目标,扎实做好政策研究落实,加强上下、内外层级联动,加大高端对接力度,实行项目会审制度,加快审批投放速度,充分发挥服务乡村振兴中的主力军作用。以省行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开展政策宣讲和项目对接,围绕淄博市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项目工程,与市政府联合举办“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信贷业务宣讲会,并在各区县开展政银企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对接会,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进行现场金融辅导。主动与发改委、扶贫办、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沟通对接,上门推介农发行服务乡村振兴金融产品,互通政策信息、共同筛选项目,搭建多层次业务推进机制。

二、特色化履职实现新发展

截至7月末,农发行淄博分行贷款余额212.05亿元,较年初增加33.7亿元,累计投放贷款50.33亿元,同比多投18.56亿元。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力支持政策性收储和市场化收购,大力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发放粮食收购贷款3.59亿元,支持收购小麦35万吨,占全市粮食市场份额的75%,充分发挥补短板职能作用。二是助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支持水利、生态环保、城乡融合发展重点领域,对接农村居住环境治理,废弃矿坑恢复治理,助力耕地占补平衡、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工程。发放包括水利、城乡一体化、改善人居、棚户区改造、生态环境保护在内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27.4亿元,有效改善了淄博市262个村百姓居住、饮水、出行困难的现状,支持完成了7.8公里省道建设、77.82公里市政道路建设、115.62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和15.6公里公路安全防护工程。三是推动涉农产业发展。积极支持农地信贷业务,促进冷链物流发展,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发放涉农产业中长期贷款8.59亿元,其中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贷款2.69亿元、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5.9亿元,助力产业振兴。

三、精准式赋能开启新模式

紧紧围绕“以客户为中心”,淄博农发行不断破解难题、创新模式,在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上深耕细作,突出政策金融服务精准长效。

创新“以丰补歉生态修复模式”。支持淄川区建陶整治区域生态修复及建陶产业示范园项目,充分利用现有工矿废弃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新建建陶产业创新示范园。项目的实施,一方面使原建陶区域生态环境得到较大幅度改善,进一步提升区域环境质量,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并且通过新建建陶产业创新示范园,充分利用现有工矿废弃地,同时解决工矿废弃地治理问题,配套建设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集中统一制气,较好解决建陶企业散乱污问题,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另一方面有利于统筹城乡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进一步提升农民生活环境质量,消除城乡差别。对改善乡村居住条件、带动社会就业、美化城乡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启“数字农业带动乡村振兴模式”。全市创新支持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中心项目一期,建设包括采购、切割、仓储、包装、物流等服务在内的全产业链条,以数字化生产、订单、物流配送全面服务数字农业发展。打通“从田园到餐桌”的农产品供给链,将优质农产品通过线下采集、线上销售的模式运送至全国,通过牛羊猪的订单养殖、订单采购、订单生产、订单物流,用产业园区不同分类的智能冷库自动化生产线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分拣分装、分切分装,完成从牧场直达餐桌、直达消费者的新供应链模式。同时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冷链物流现代化,将极大地提升本市商贸流通业的层次,有利于汇集周边地区的人才、资源、信息、资金、技术等资源,促进数字农业集群化发展,为助力打造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注入新的经济驱动力。

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农发行必将坚守本职,勇于担当,充分整合资源,抢占发展先机,全力做好“三农”工作。继续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在水利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路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土地类项目建设等领域精准对接,融资融智,紧紧围绕淄博市政府“十四五”规划目标,为实现乡村高质量振兴贡献创新力量。

关闭

淄博市银行业协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