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农商银行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作为县域金融机构,坚守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的经营宗旨,启动“整村授信”文明信用工程、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人人可贷”政策推广等重点工程,通过主动担责、多措并举、优化服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主动担责,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在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脱贫攻坚重点区域名单中,沂源县是重点革命老区县,金融扶贫重点县,扶贫工作重点村和薄弱村有167个,涉及10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沂源农商银行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明确责任到人,确保贫困乡镇、贫困村全部有人包靠,在2020年金融扶贫工作中,获得了“全省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扶贫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转移,面对这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沂源农商银行乘势而上、接续奋斗,主动扛起服务乡村振兴这面大旗。
细化服务方案,推动政策实施。沂源农商银行坚持“四个面向”的市场定位,以服务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通过创新信贷产品体系、拓宽服务渠道、完善服务方式、守住风险底线,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确保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扎实推进,制定《沂源农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服务方案》,全面对接沂源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开展共建签约,探讨合作发展。积极开展党建共建活动,通过共建合作为“三农”发展提供综合性、全方位、个性化金融服务,2021年上半年党委层面已签约共建镇党委8家,基层党支部共建单位328家,通过与镇办党委开展共建,不断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对接支持力度,支持乡村振兴,融合业务发展。
全面对接工作队,找准合作切入点。沂源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带领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主动与省委选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对接,了解工作队工作开展情况,介绍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探讨下一步双方金融合作事项。相关支行及时与镇办、村工作队对接,结合整村授信、金融夜校、驻行驻村等工作,探讨合作支持方式。
二、多措并举,绘制乡村振兴“五线谱”
(一)聚焦产业兴旺 绘制产业振兴“主轴线”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该行加大对全县“新六产”金融支持力度,助推以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支撑的农业“新六产”,推动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创造农业发展新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以“鲁担惠农贷”、“家庭亲情贷”、“强村贷”为基础,大力支持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合作社联合社、新型职业农民和职业经理人等四大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其经营规模的不断壮大,进一步扩大授信额度,实行贷款利率优惠。
张老板是沂源县一家合作社的法人,也是沂源农商银行的老客户,主要从事果品、蔬菜、农作物种植、储存和销售,近期他又扩大了经营规模,在村里承包了260余亩山地,准备种植苹果、桃等,在山区里经营果业可以借助地理优势,运用山体的坡度,对果蔬进行立体开发,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缺水,为解决这一难题,他准备航一套现代化滴管设备,用于浇灌,但是因前期投入太大,没有足够资金引进设备。
该行了解到张老板的贷款需求后,安排客户经理主动上门对接,对该项目立即进行考察,实践创造价值,效率即是效益。客户经理快速收集、上报贷款材料,采用反担保、追加冷酷抵押的方式为其发放了一笔鲁担惠农贷,不仅额度得到了满足,而且还享受到了政府的贴息。
目前该行发放的各项政策性贷款已经突破5亿元,其中鲁担惠农贷业务突破2亿元,有力的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聚焦治理有效,绘制人才振兴“领航线”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该行加强与各级党委的汇报沟通,选拔一批优秀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到镇、村挂职,有效参与乡村经济社会事务管理,进一步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动“爱佑沂源”志愿服务队进村下乡活动,擦亮农商银行党建服务品牌,打造农商银行旗帜鲜明、形象靓丽的“爱佑沂源”金融服务品牌;借助农商银行员工兼任村庄“第一书记”的有利条件,推进党建融合发展;广大干部员工深入一线,在农村开展业务营销、知识宣讲、社会公益等活动,推进普惠金融建设,不断提升全县农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以“源青创业贷”、“创业担保贷”、“人才贷”等信贷产品为突破,借助省联社智慧营销系统,实地对接全县的乡村好青年,经过实地考察,结合客户的基本情况、负债情况等信息给予“乡村好青年”适当授信额度,通过集中审批方式为客户进行批量授信。
南麻镇街道办陡起峪村的丁生,是该村的乡村好青年、致富带头人。近日,他通过手机银行发放了一笔10万元的信用贷款,该笔贷款从申请到发放用了不到两天时间。“真是太方便了,20万元的额度随用随贷,不用天天跑银行办手续了”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了沂源农商银行乡村好青年白名单授信给他带来的便捷。
该行通过金融夜校、驻村驻点等形式,加大乡村好青年贷款产品的推广力度,通过四张清单对接、整村授信等形式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截至目前该行对乡村好青年授信481户,授信金额4535万。
(三)聚焦乡风文明,绘制文化振兴“普惠线”
乡村振兴,既要塑性,也要铸魂。该行深化乡村文明行动,对文明评选活动推进过程中评选出的典型模范,以“安享贷”、“巾帼贷”、“拥军贷”等新产品进行信贷支持。支持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固化宣传、网点LED字幕播放、微信公众号发布等方式,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强大声势。
该行积极参与社会文明创建活动,参与开展“学习百年党史 践行挎包精神”主题演讲比赛”、“党史传承家风 书香圆梦百年”读书会、“中国梦·劳动美—我心向党”摄影活动、“书香淄博阅读吧”建设、“入学升学礼”活动、“户外劳动者”驿站建设等公益活动,为社会文明氛围的进一步提升贡献力量;支持乡村社会公益事业,通过捐建“农家书屋”、支持乡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联合开展健康义诊、赞助其他乡村社会公益活动等措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乡村文明。
借鉴“路桥农商银行普惠金融特色服务”先进经验,该行精心安排部署,推进“人人可贷”政策,将学习考察成果落实落地,通过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环境,利用金融夜校、驻村驻点、厅堂营销等形式,向客户发放宣传折页、明白纸,在群众中广泛宣传“百姓银行 人人可贷”的政策,发动全员参与到该项工作中,真正实现“应贷尽贷 人人可贷”,让广大群众销售到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惠,不断提升沂源农商银行“有温度的本土银行”品牌形象!
该行做实基础工作,扎实推进第二轮信用工程,充分利用智慧营销系统、“新时贷”白名单授信等模式,加快推进“人人可贷”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行已完成78个行政村的线上整村授信流程,授信户数3730户,授信覆盖率28.05%,授信金额4.27亿元,用信户数557户,用信户数557户,用信率4.19%,贷款余额9351.38万元。
(四)聚焦生态宜居,绘制生态振兴“美丽线”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该行积极对接全县重点项目规划,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对政府整体拆迁、棚户区改造、道路修建、河道坑塘治理、集中供气、供水、电网改造升级、旱厕改造、电代煤气代煤等建设项目,积极主动对接,利用移动便民服务队上门为客户办理业务。
积极支持乡村居民居住条件改善、推广“农民住房贷”,支持农村居民进行危、小、旧房改造,改善现有住房条件;支持具备条件的农村居民立足当地旅游资源,对现有房屋进行改造提升,推出一批“农家乐”、“生态园”等生态旅游项目;对参与规范垃圾收集运输、提升绿化、特色小镇建设等项目的企业,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贷、流动资金贷进行信贷资金支持。
沂源县宝峪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沂源县燕崖镇计宝峪村,是一家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主要组织成员进行水果、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开展农业观光和果实采摘等。
该合作社利用计宝峪村四面环山、古树老屋、原始生态的自然优势开发乡村旅游,对村舍进行改造,修建民俗,打造餐饮、住宿、采摘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该工程总投资预计200万元,已经投资100余万,目前正在处于实施期,后续设备订货、工程施工同时开展,用于绿化、餐饮等工程急需资金。
该行通过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开展“一对一”的现场对接,了解到该合作社的资金需求情况,及时提报贷款手续,优化贷款流程,畅通办贷渠道,迅速为该合作社发放50万元贷款,用于项目实施。项目建成后,形成古树老屋、传统农业与休闲娱乐观光相结合的旅游模式,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养生、体验田园乐趣及乡村娱乐的好去处。
为有效破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该行提早行动,加强与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乡镇政府、省农担等部门的沟通对接,争取工作支持,提高办贷效率,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五)聚焦生活富裕,绘制组织振兴“幸福线”
乡村振兴,富裕是根本。该行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继续巩固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继续实行“脱贫不脱政策”,积极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支小、扶贫再贷款,
向符合再贷款投向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发放贷款。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该行围绕社会责任,强化责任担当,以党建共建为契机,强化社会责任履行,联合共建单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与共建单位烟草公司基层服务站成立3家“工商银零”红色联盟,开展为烟草经销商、烟农办实事活动;各党支部立足服务辖区实际,开展为孤寡老人送温暖、帮助清洁环境卫生、上门服务等暖心活动;与多家学校开展共建活动,依托“六一”儿童节,为优秀学生送去学习用品;依托“每月一主题”活动,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色,将特色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做好支持服务工作。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加强政银企交流合作,实现党组织优势互补,促进相互业务发展,构建了党组织工作新格局、新局面和新模式。
东峪村位于沂源县石桥镇以北4公里处,村里耕地308亩,山滩2318亩,位于沂源县石桥镇以北4公里处,以种植林果,养殖牲畜为主要经济来源。王守学是石桥镇东峪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41岁,由于家境贫穷,一直处于未婚状态,为维持生计,从事养殖山羊养殖行业,前期投入资金3.5万元,羊群规模20头左右,由于缺少资金,无法购置饲料,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该行通过对接县扶贫办,了解到王守学的贷款需求,经过上门走访、实地考察,发放一笔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纯信用、全额贴息的扶贫贷款政策对于王守学来说犹如雪中送炭,利用该笔资金扩建了养殖棚,购置了饲料,同时还买入十几只肉食羊。王守学说道:这笔贷款资金来的太及时了,能够让我们这些贫困户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收入来源,彻底摘掉“贫”的帽子,感谢党和政府给予的这些扶贫政策,让我的生活有了新的希望!
截至目前,沂源农商银行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相关的个人类贷款共53笔,余额653万,累计发放299笔,3135万元,累计支持贫困人口342人,其中“富民农户贷”35笔,153万元,累计发放99笔,437万元。
三、优化服务,奏出乡村振兴“和谐曲”
全面贯彻,突出发挥沂源农商银行金融主力军和金融服务全覆盖的优势,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要求,满足“三农”、小微企业、城乡居民金融服务需求,切实推进金融与服务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深度融合,根据上级部门要求,不断优化服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以客户服务为中心,拓宽服务广度深度精度
一是守住市场底线,加强基础客户拓展维护。梳理整村授信“掐尖”、“深耕”阶段存在的问题,补齐工作短板,以新增授信、用信为导向,重点对授信户数、授信覆盖率、用信户数、用信覆盖率等方面进行提升,夯实零售类客户拓展基础。二是持续做好“四张清单”对接。加大 “四张清单”对接工作调度力度,开展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再走访,真正掌握客户经营状况及金融服务需求。三是依托科技支撑做细客户营销。利用“智慧营销平台”数据分析,使客户经理全面掌握管辖网格存贷款情况,做到精准化营销服务。充分利用“新时贷”线上办贷系统优势,加强宣传力度,同时采用先线上后线下的方式满足客户资金需求。四是加大行业客户拓展力度。通过“新时贷”“一卡通用智慧社区”系统和智慧综合缴费平台,加快对重点行业的营销拓展进度,年底前实现行业客户营销拓展重大突破。
(二)不断下沉服务重心,增强为民办实事能力
一是发挥该行金融主力军作用和金融服务全覆盖的优质,满足“三农”、“小微企业”和城区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各支行成立以党支部为单位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金融服务队,党支部书记为队长、挂包部室经理为副队长,部室人员全部参与到挂包支行党支部工作中去,全体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开展活动。二是优化服务模式,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利用驻村驻点便民服务队,下沉服务重心,将移动厅堂搬进老百姓家门口,利用移动智慧设备,为客户提供上门式无差别服务,重点办理电子银行、磁条卡换芯片卡、社保卡激活等金融业务。让客户少跑腿,通过“整村授信”、“金融夜校”等形式,走入社区村庄。三是加强业务宣传,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年轻客户,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网点led等形式持续对存贷款产品、电子银行、社保卡业务进行宣传;每日制作宣传图片,发动全体员工进行宣传,不断提升沂源农商银行的知晓度;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邀请县融媒体中心、县广播电视台、掌上沂源等新闻媒体,宣传该行的贷款业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三)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一是加大脱贫攻坚支持力度,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合力分配信贷资源,进一步细化产业扶贫措施,依托产业带动扶贫持续发力,推广“金融+”扶贫模式,发挥信贷杠杆撬动作用,不断满足辖内贫困户的有效贷款需求。二是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开展整村授信、网格化营销、金融夜校等活动,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三是加强信贷产品创新力度,发挥农业品牌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中庄苹果、燕崖大樱桃、悦庄韭菜等地域品牌农产品的支持力度,推广“沂源红”、大樱桃等优特果品,对接鲁山、牛郎织女等重点景区项目建设,支持柳沟片区、桃花岛片区、阳三峪片区等乡村旅游连片发展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旅游片区内金融服务水平。
服务“三农”是沂源农商银行不变的初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沂源是我们对全县人民的承诺,沂源农商人将守初心、担使命、践承诺,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70年的品牌价值和责任担当,在沂源大地上书写新的农商篇章!(沂源农商银行 于长沂)
淄博市银行业协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