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案例经过
近日,一名客户前来浦发银行临淄支行办理业务,称自己的银行卡无法使用了,通过系统查询该客户账户被实施了“保护性支付”。询问客户近期有无异常交易,客户说自己被骗了。就在前两天,客户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微信“百万保障”的保险客服,并说“百万保障”即将到期,如果不取消每月会自动扣费,如果到时候续费不成功会影响个人征信。客户说自己没有买过“百万保障”,对方称客户可能无意间开通了自己不知道,并报出客户的姓名电话等信息证明自己说的是真的。还热心表示,如果客户想要取消,他可以电话指导。客户一听每月自动扣费甚至影响征信就决定取消这个保障,于是在“客服人员”的指导下,下载TODESK屏幕共享软件,然后“客服人员”远程指导操作,客户完全按照指示操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方将其名下他行借记卡的钱转到指定账户,后续继续引导客户通过农业银行的信用卡借款,客户累计被骗3万元。
我行近期接待的客户中,已有4名客户遭到了同类骗局,并均有损失。特提醒各行注意,并加强对客户的反诈宣导。
二、案例思考
1.经了解,微信支付“百万保障”产品是由财付通与中国人保财险PICC联合承保的,用于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此项保障完全免费,默认开通,只要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期间,发生微信支付账户被他人盗用而导致资金损失的,均可申请赔付,每年申请赔付最高金额100万元。该保障不会“到期”或者“过期”,不会要求续保,更不会影响其征信。
2.随着反诈知识的宣传普及,很多客户对于常见的电信诈骗套路都有了解了,如果对方提到转账、刷单、银行卡密码等,基本能够识别出可能为电信诈骗。但是犯罪分子手段随之升级,利用人们珍惜个人征信的心理开始实施诈骗。我行提示客户在接到陌生电话时,自称是保险公司、银行或者网站客服的,不要盲目轻信,务必保持清醒,多方核实,陌生人要求屏幕共享的,一律拒绝。
3.银行工作人员要做好防诈、反诈知识普及,厅堂工作人员在网点第一线,接触不同的客户和案例,要善于总结归纳,将日常工作中收集的案例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向广大客户传递反诈常识,提高群众防诈反诈意识,切实守牢反诈“第一关口”,守护好广大客户的钱袋子。
淄博市银行业协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