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三农” 解困“小微”
作者:    来源:    点击:     时间:2014-07-14

助力“三农” 解困“小微”

——访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淄博办事处主任马立军

 

    淄博市农村信用社辖属5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3家农村商业银行,395个营业网点,4300多名员工,是全市营业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资金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功能地方金融机构。自2004年以来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缴纳各类税金20.17亿元,为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淄博办事处主任马立军带领农信人积极拓展金融支农领域,千方百计地为小微企业纾难解困,截至2012年8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568.57亿元,较年初增加66.19亿元,增幅为13.17%;各项贷款余额414.63亿元,较年初增长35.24亿元,增幅9.29%,其中,涉农贷款余额达283.11亿元,较年初增长23.04亿元,增幅8.86%,各项经营指标全面飘红,全市农村信用社存贷款总量、存贷款市场占有率、新增存贷款市场占有率、涉农贷款总量、新增涉农贷款市场占有率等多项指标均居全市金融系统首位。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绩斐然,办事处先后被省国资委授予“省管企业文明单位”,被省文明委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集体”, 被市总工会授予“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

增强农村“造血”功能

   谈到农信社的服务,经常有农民将其比喻为“及时雨”,对此,马立军深有感触地说,“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是我们的市场定位,也是农信扎根淄博大地,与广大客户朋友共命运、同发展,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

    今年以来,淄博市农村信用社紧跟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将信贷资金配置到国家支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领域,特别是“三农”、农业科技产业、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项目,提高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截至8月末,全市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达283.11亿元,较年初增长23.04亿元,全市新增涉农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例达到65.38%,加大了新农村建设支持力度。

    为解决农民贷款难,淄博农信积极拓展“大联保体”贷款模式。这种批量化发放贷款的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户额度小、担保难的困境,且办贷效率高,抗风险能力强。截至8月末,淄博共组建大联保体471个,大联保体贷款成员2894个;授信总额6.37亿元,贷款余额4.92亿元。分级、分阶段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示范点,目前,全市建立示范点43个,为545名专业合作社社员发放贷款6460万元。

    全市农村信用社还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创业促就业的作用,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为创业人员“送”去宝贵的信贷资金。记者了解到,支持对象由原来的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了失地农民、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和自主创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动密集型微型企业。截至8月末,全市发放的用于支持就业、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余额达到2.4亿元,支持人数达1217人。

    在扎根农村过程中,信贷员最清楚农民需要什么,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当起了农民的市场信息员和致富参谋,为农民工创业、就业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做小微企业成长金融后盾

    受实体经济走势影响,贷款难成为横亘在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间的一道坚硬门槛。淄博农信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感,支持小微企业持续“加力”,在信贷资金投放中优先服务小微企业,创新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产品,使小微企业贷款量大幅增长。截至8月末,淄博农信各项贷款余额414.63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183.92亿元,较年初增加24.14亿元,增幅15.11%,比全部贷款平均增幅高5.82个百分点。

    据马主任介绍,为了解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全市近700名客户经理深入有贷款需求的小微企业,发放贷款需求调查问卷,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联合淄博市文明办开展新农村文明信用工程建设,全市农信共评定文明信用小微企业2328家,根据信用等级分别给予了5%—10%的利率优惠,此举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负担。创新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产品,积极推广企业信用联盟贷款、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贷款、微型企业主贷款等新业务品种。截至8月底,全市共建立14个小微企业信用共同体,涉及小微企业57户,贷款余额4.67亿元,微型企业主贷款2.1亿元,为缺乏资金的小微企业送来了“及时雨”。 

关闭

淄博市银行业协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