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商银行充分发挥中小银行的地缘、人缘优势,完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渠道,有效化解农村市场主体融资难问题,以供应链金融为突破口,大力探索乡村振兴的齐商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力量。截至今年8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285.66亿元,同比增速达到20.15%,连续多年实现稳步增长。
一、融通产业,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率。
针对种植、养殖、饲料销售等特定农业产业经营场景,以农业核心企业为中心,整合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形成“四流合一”,通过农业授信业务的纯闭环操作,创新研发了供应链金融系列农贷产品,实现一站式惠农信贷服务。齐商银行通过供应链金融模式,重点支持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畜禽养殖、乳品制造等细分行业排名前10的涉农企业,积极推动农业结构优化调整。
例如针对农业养殖龙头企业-普惠农牧有限公司,通过供应链金融模式,打通核心企业上游养殖户和下游销售商,为供应链、产业链升级提供金融助力,缓解资金压力。通过锁定资金流和物流把控风险,建立了标准化农业产业链服务流程,解决了养殖户资金不足的问题。目前该模式在齐商银行小微专营机构试点以来,未出现一笔不良,客户经理人均管户数、人均创利、授信效率分别达到了普通小微客户经理的3.5倍、2倍、10倍,解决了农户分布点多面广的金融服务难题。
二、丰富产品,打造乡村振兴系列贷。
围绕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行动等重点领域,丰富“乡村振兴系列贷”特色产品体系,持续推进农村主体产品创新,推进家庭“亲情贷”、农村市场信用贷的开发与推广。结合地方政府探索建立“收储平台”的市场化交易机制,加快推进“两权”抵押贷款。抓住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时代机遇,拓展银政合作,大力推进“齐动力·启程信用农机贷”业务。积极巩固与各级烟草局的关系,推动“烟商贷”业务走上新台阶。加大与特色市场商圈平台的合作,营销优质商户,探索推进“流水贷”业务。加强对民俗商户的支持力度,探索推出“民俗贷”。尝试与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探索试行“电商贷”业务。同时为破除涉农抵押物阻碍,积极研发林权、海域使用权、农村住房抵押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非标准抵押物信贷产品,深耕“三农”市场,助推“沉睡”资源变现。目前,已发放海域权质押普惠贷款6笔,2800万元,发放林权质押贷款1笔1000万元。
例如为缓解农户全款购机资金的资金不足的困难,齐商银行深入研究国家惠农补贴政策,研发推出“启程信用农机贷”。农户可以先行从银行得到资金购买农业机械,只需先行支付相当于机械价值的30%的资金,待6个月后政府的农机补贴款下来再归还银行资金,不但打通了政府、农户之间的桥梁,而且审批效率较高,实现了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地。截至目前,齐商银行此业务开展不到2年的时间已累计帮助2059户农户购买大型农用机械近1万辆,为山东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新旧动能转换增添了力量与动能。
三、线上转型,吹响乡村振兴“数字”号角。
齐商银行在多年线下农村金融、供应链金融业务实践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先进科技成功搭建了线上业务渠道,创新研发了全线上化农贷产品,客户可在手机端实现一站式全线上惠农信贷服务,实现了线上、线下业务并行扩大综合金融服务覆盖面,深入解决涉农企业及农户“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通过获取农业供应链、产业链上企业之间的真实交易数据和信息,实现客户信息全景图真实再现,解决银行单纯依赖静态报表难以识别农户真实信息的问题,大幅提升农村金融工作效率与客户体验。
例如齐商银行“e齐惠农贷”产品,基于农业产业供应链真实交易场景,自动读取交易链条中的数据信息,由齐商银行多年深耕农业产业供应链的业务经验打造了智能决策引擎,数据采集更加丰富、客观,风险决策更加可靠、准确,模型中共使用16000条原始数据,测试了2843组评分卡,收集了273份专家卡,设置74条审批规则,引入47个审批维度,可适用25种农业生产场景(目前试用的主要集中在养殖类场景)。通过借助OCR及人脸识别(活体识别)和电子签章等技术的应用,农户通过齐商银行直销银行签订电子合同,无需线下签订纸质资料,简洁高效;线上放款的模式将客户经理原来线下考察一周的时间缩短到线上“310”标准化作业模式(3分钟申请、1分钟审批、0人工干预),极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3836笔,26.1756亿元。
四、精准定位,因地制宜特色助农。
大力开展“多彩农业”“绿色农业”“新型农业”“特色农业”等多种农业金融发展模式,依托地区性特点与农业发展定位,创新符合行业特色的新模式。例如对淄博博山富乐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提供的“多彩农业”信贷支持;与淄博玉带湖生态乡村庄园的合作进一步促进了当地“旅游农业”的发展;针对博山地区金针菇特色产业向淄博益君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信贷支持助力当地“特色农业”稳步提升。
例如齐商银行针对济宁地区大蒜储存难、监管难等地域特点,借助物联网技术在大蒜之乡——“金乡”落成的大蒜存货质押业务,通过在仓库安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传感器及物联网配套控制系统,可以24小时实时监控质押货物的储存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成分)、货物数量、出入库状态等,若出现货物不足值或储存环境变化等情况自动预警,并在客户经理的手机APP软件上出现提示信息,极大地降低贷后检查成本,缓解了涉农小微企业资产不足以抵押、规模不足以担保的难题,可以大幅度拓宽银行服务三农领域的范围。
五、依托普惠服务站,整村授信建设信用新环境
作为齐商银行从全局及战略高度发展惠农业务的重要突破口,服务站不仅提供存取款、转账等金融服务,还不定期地开展反洗钱、防范非法集资金和网络诈骗等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并将增添助农贷款,助农理财,水电、社保、医保费用缴存等便民服务,同时在非金融方面增添快递收发,村务、党务信息公示和解读,农业政策解读,农产品上行辅助等相关功能,进一步提升乡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截至2021年8月底,普惠金融服务站服务乡村居民人数已达到4万余人,服务地区已触达全省8个地市,完成签约并开始建设的站点已达502家。借助普惠金融服务站,齐商银行探索开展整村授信,打造“服务站+乡村振兴信息员”服务模式,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和信贷渗透率。整村推进,为农户精准画像,抢抓春耕备耕秋收等时机,主动了解农户生产经营情况和金融需求,宣传惠农政策和产品,推广“齐兴农”系列产品,对授信主体给予融资便利,切实加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力度,为农户增收致富提供金融支持。按照“有贷户带动潜力户”的思路,统筹安排,采集新增贷款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开展农村信用建档评级工作,协助监管部门推进农村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助力将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信用村”,不断优化农村信用生态环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齐商银行秉持着坚定服务三农的理念,在支持农业产业发展道路上走出了特色、积累了经验、赢得了市场,为全省、全市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活力。在建党百年新起点,“十四五”开局新征程的背景下。齐商银行将不忘初心、守正创新,进一步强化科技水平和队伍建设力度,持续探索服务“三农”新模式,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淄博市银行业协会微信